趙蓮芝 講師
「是以欲格其心物者,必戒貪欲,則扶性辟為正矣。習琛忿,則闢性塞為楊矣。消癡奢,則收性蕩為定以!剷愛妄,則挽性遷為⽌矣!」
..... 是接續上⼀段「此謂知本,此謂知之⾄也」⼀切都是從心⽽來,所以才有這
樣形容「心物」
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
好的能畫,壞的也成,其實本來⼼由性來,是為了要應世應物,但本來應該要
「事來則應,事去則靜」,事情發⽣了,該解決的解決,該處理的處理,解決
處理完了就不再去糾結,就是我們常說的「不住」。
但我們在這所謂的凡塵俗世裡,愛恨情仇每天都糾結,所以這裡所謂格物,格
其⼼物,貪嗔痴愛。
三點如星佈,彎勾似月牙,披毛從此起,做佛也由它
這段直接給了良⽅,要我們下載,貪嗔痴愛,對應三學:戒定慧
⽤戒對治貪欲。我們都知道有佛家講五戒,⼗善業中第⼀項就講不殺盜淫,戒
殺⼼,是對所有⽣命的珍惜; 不嗔恨,不嫉妒,不抱怨,這絕對可以直接⽤在每
⽇⽣活裡,不斷的練習; 這也是後學每天早上的起床願望,不斷的提醒⾃⼰。
當初佛滅度時,給予弟⼦的叮囑,也是「以戒為師」,儒家講「節」,節度、
節制,我們需要的不多,但想要的太多,進退有度剛剛好,中庸之道,也是戒
的⼀種定義。
⽽嗔忿,這裡的「忿」字,⽤的是分⼼,⼀⼼分為⼆,就有了⽐較,計較,站
在對⽴的位置,就容易升起不平不滿,甚⾄產⽣怨恨。所以當覺察到情緒念頭
升起時,先停下來,就是要練⽌念的功夫,我們都有最好⽤的⽌念功法,當然
我們也常常會涉獵到其他法⾨的⽅法,例:念佛,數息等,我們晃蕩不安的
⼼,才能漸漸安定下來,定⽽後能靜,定靜安慮得,才能復初本⼼,回到⾃
⼼,合在⼀起,就是息,將閉塞的⼼打開,就是「想開了」。
接下來我們看痴跟愛,對後學來說,這幾乎是最難的,對於親情友情愛情,⾮
慧劍不可,要轉癡愛為定慧,還是需要下功夫,這裡說的剷除愛妄,不是說我
們跟周遭的親⼈們⼀⼑兩斷,⽽是要放出愛但不執著愛,不要讓愛變成阻礙的
愛,綁了別⼈也綁了⾃⼰,我們都知道真正的愛,是以感恩的⼼為出發點,把
慈悲當作最好的佈施。
以道學的觀點來說,我們的⾃性,⼤中⾄正,⾄寧⾄靜,知其所⽌,但落⼊後
天,受貪欲牽扯、受癡奢、愛妄之⾮,⽽偏辟、流蕩、遷移,以致損傷性正、
性定、性⽌。所以要戒除貪欲,才能將本性匡邪返正,息⽌嗔忿,將⾃性光明
彰顯出來。
消癡奢,將我們動盪不安的⼼,安定下來,斷除私⼼私慾的愛妄,才能將我們
偏離正道的⼼拉回正軌。
我們的性是體,⼼是⽤,我們常說的:體⽤要兼備。有事⽤⼼,瀰滿六合,沒
事回歸本體,卷之退藏於密,收放⾃如,就是圓滿⽣命。
這⼀切還是要體現在「覺」跟「落實」的功夫上,沒有覺察到當下本⼼,就無
法起⽤對應的本體,⼜如即便起了覺性,但不落實去執⾏,⼀切⼜都成了空
談,所以「覺」是體,「落實」就是⽤了,所以,我們⼜回到了體、⽤,離不
開的。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