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343764614_3000.jpg
343764614_3000.jpg

蓮苑專欄

Lian Yuan Blog

「生命工坊」主題課程:點燈,點、登


蓮芝 講師

點燈,點什麼燈?點誰的燈?在修道的場域裡,相信大家直接就能聯想到,當然是點自己的燈,自己的心燈。那燈又代表什麼?想當然爾,燈就是代表光明。


一、生物本能的展現:

這世界上不管是動物也好,植物也好,都喜歡光明,我們晚上下班回到黑暗的房子裡,第一件事就是開燈。不只是因為方便行動,而是有了光亮,就有安全感。我們需要光亮,才能看清一切,了了分明。植物的向陽性也是,這是一種本能反應。因為那是自性的本質,是佛性的展現,也是我們的真實狀態。所以說「蠢動含靈,皆有佛性」。


但現在問題來了,我們都知道自性光明,卻常常讓自己陷入了黑暗卻不自覺。在心燈錄裡說:「人皆信諸佛具心燈,普照三千大千世界,不信自家心燈,亦照三千大千世界」。簡單的說,就是,我們都知道我們本來是佛,但我們常常忘了這件事。這裡的不信,不是不相信,而是不自知。例如:我們會因著別人的一句批評的話而不自覺地陷入暴怒或傷心難過。也會因著一件事,而不自覺的開始擔憂困擾,我們在不知不覺當中,成為情緒的奴隸而不自知。


釋迦牟尼佛說:

忘了自己本來是佛,當然就無法成佛了。祂說:「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」。我們時時記得自己是佛,要去除妄想,放下執著,談何容易?

二、點燈

在佛教經典裡有一則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,「乞丐女的一盞燈」

從前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,都把他歸類在六度裡的「佈施」功德。乞丐女之所以能成為「燈光如來」,不是只有發心佈施而已。

第一、他先內省觀照,省思自己往昔造了什麼樣的惡業才會變成乞丐女。

在生活中,我們有一種習慣叫做都是你的錯,所以我才會犯錯,即便知錯,但還是勇於認錯,忘了改過。那為什麼會這樣,因為,如果思想不改變,生命的歷史就會不斷的重演,同樣的思想,造就同樣的習慣,演變成一種「熟境界」。例如抱怨,我們常常說的吐苦水,不斷地強化負面訊息,讓這些負面訊息時時刻刻的被我們的全身六十兆細胞吸收,就是典型的「抱怨境界養成」。我們就會隨著這樣的「熟境界」不斷的流轉,就叫做「輪迴」。

唯有透過內省,反觀,把所有一切都回歸到自己本身,從自身找答案,但有些人又會過度內省,什麼叫過度內省,就是覺得一切的是自己的錯,深深的自責,開始否定自己,陷入了極度的負面情緒裡。真正的內省,是找到痛點,開始治療。透過內省,形成正思惟,每天不斷的練習,就是正精進。

內省要每天做,一開始可以利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省察,再就是零碎時間做,配合呼吸,透過呼吸、調息,才能把當下的思緒平靜下來,那麼氣和時,就能心平,時時心平氣和,就有清新的思緒處理當下的每一件事,就能常靜長應了。

第二、乞丐女發的是公心,也就是利他心,他發願,「今天我以小小的一盞燈供養佛,以此功德願我將來具有智慧燈,並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黑暗。」

發願,對,就是發願,簡單的說,就是設定目標,然後我們就開始努力的成為我們想成為的那個。所以各位,有沒有思考過,此時此刻,我為什麼要在這裡,我想要的是什麼?信、願、行、證這四個修行的指標次第,缺一不可。沒有目標,就容易迷失,也缺乏了持續的動力,修行這件事就容易成了有空才做的「副業」。

三、點亮心燈(靚仔靚女養成記):

我們看「靚」這個字,左邊是青,在河圖裡,東方甲乙木,色主青,五德裡主仁,主生發,右邊是「見」,也念「現」,顯現,展現,所以展現生機蓬勃發展,生生不息。

靚男靚女養成的要點:

*覺察力養成:

不管是在人群中多或是四下無人時,也要僅慎我們的言行,其實,是要我們時刻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,這要練習「內省」,亦即心經所言:觀自在的功夫。在頭腦清晰的狀況之下,才能有敏捷的覺察力,一旦覺察到多餘的念頭即將冒出,馬上停下來,這不容易,要透過練習,而練習的基礎,還是要透過每日禪定靜坐的功課。


*專注力養成:

專注力不足,最大的原因是我們的能量不夠,耗散太多,我們從早上起床,就開始刷手機,看視頻,大家都說傷眼睛,其實神藏於眼,用眼同時,也在消耗我們的元神,開始工作跟人互動、思考、解決事情,都在耗散精氣神,不知不覺當中,能量就大量流失。所以要找回專注力,首要,就是除了盡量不耗電,還要能隨時充電。另外一個原因,就是執著與牽掛,無法安心,當然也就無法專注。曾經有個行腳僧人走到一座山上,看到山坳有個地方被紅光罩著,他想那兒一定有個世外高人就前去拜訪,走到跟前發現是一個老太婆,老太婆口念「嗡嘛呢唄咪吽(niu)」,僧人一聽老太婆念錯了,就說應該念「嗡嘛呢唄咪吽(hong)」。誰知老太婆改念「嗡嘛呢唄咪吽(hong)」後再也沒有光芒四射的狀態。這主要是在此之前老太婆雖然念錯了字,但心無旁鶩,心靜如水。被除糾正後,其時時自責自己念錯了,心裡有了牽掛,就無法在專注了。

以科學的角度來說,大腦的前庭區主宰專注力,就是前額葉,掌管專注力發展平衡,前額葉,也是我們調息出入的門戶樞紐。所以禪定靜坐,有助於專注力養成。工作生活的零碎時間,隨時凝神調息,養成習慣。我們最常聽到的,是二六時中,不離守中,我們無法一下子就能做到,所以要從每天的定課開始,每天一定要有至少1小時的禪坐,當然從開始的15分鐘慢慢累積,持續不斷。

*利他心的養成:

要以慈悲與感恩為背景,以前跟天主教的教友們再一起時,最常聽到的一句台語「感謝天主,讚嘆聖母」,也常聽到道親前輩們的口頭禪是「老母娘慈悲」(台語),好的壞的都感恩,都讚嘆,這就是利他心的養成。

*耐力養成:

修行是一種耐力考,誰考驗你?順境、逆境、善緣、惡緣是成佛的考卷

《楞嚴經》上說: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」。遇到障礙就是反求諸己。所有的過失是自己,與別人毫不相關。如果是逆境、惡緣,也不起瞋恚,不怨天、不尤人。

佛在經上常常講「境隨心轉」,是善是惡、是順是逆,都是從我們自己心來轉變的。心如果善,逆境也善,惡緣也善;心要不善,善緣也不善,順境也不順。

建立這種新的慣性環境,成立新的潛意識,我們就能成就一個新的善世界。


*學習力養成:

「建德如偷」,學習俯拾即是。不明理,焉修道,「明理」是第一步,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。即「文字般若」,進而「關照般若」,「實相般若」。最終達到「理圓融、事圓融、理事圓融,即理無礙、事無礙、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。

四、點,登

點,是發動的源頭,生發的起點。由點而線而面。地藏經裡說:「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」,又說:「心生所以種種法生,心滅,所以種種法滅,萬法由心生」。我們所有的一切造作,都是由我們當下的這一點,這一念所產生。《老子》第六四章:「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;九層之台,起於累土;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」由自己腳下功夫為起始點,往上堆疊。 道長特別告訴我們, 要修真禪,必從清靜入手。何以定靜其心?其道有四:「一曰坐功,二曰定氣,三曰凝神,四曰養丹」。(性理心法186頁~192頁)

五、結論

本心若明,猶如那盞一直沒有照亮自己的燈終於照亮了自己,於是一燈全明,再也沒有燈下黑了。這就是所謂千年暗除,萬年愚滅。所以明心見性,本心圓明。學習的過程裡,築基是不可或缺的,蓋樓房要挖地基,練功要紮穩馬步。 明白我們被賦予生命的真正意義,擁有了強有力的工具(功法),剩下的,「做,就對了」。透過不斷的練習,點點的累積,終能登堂入室,進入我們本有的光明境。


16 次查看0 則留言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最新文章

bottom of page